Discuz! Board

标题: 本周讲座信息 [打印本页]

作者: 青橄榄网络    时间: 2017-10-19 10:39
标题: 本周讲座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第2108期人文讲座


【主讲人】丁帆(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
【讲座主题】文学与知识分子的良知
【讲座时间】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晚上19:00
【讲座地点】东九楼C103

【主讲人简介】
丁帆,男,笔名风舟、马风。1952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市,祖籍山东蓬莱。1977年毕业于扬州师院中文系,1978年至1979年在南京大学进修后于1988年调入南大中文系,1993年被聘为南大中国现代文学专业教授,1994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组成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学会理事等职。

【论著】
1、《中国乡土小说史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北京大学2007年修订版)
2、《新时期小说读解》(与徐兆淮合作,南京出版社1991年版)
3、《文学的玄览》(北京出版社1998年6月版)
4、《十七年文学:人的失落》(与王世城合作,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5、《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6、《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与许志英主编,教育部重大项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7、《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8、《20世纪文化名人精神评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9、《重回“五四”起跑线》,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获奖情况】
1、《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2007年获全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中国乡土小说史论》1986年度江苏省政府社科三等奖;
3、《文学的玄览(1979-1997)》1999年获江苏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4、《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合著)2001年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5、《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合著)2003年获江苏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6、《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2005年获江苏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7、《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2002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
8、本人所带领的现当代文学学科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第二期计划优秀学科梯队;
9、2002年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10、《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1、主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年被评为南京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2、《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2009年被评为国家社科项目优秀结项项目,最终成果《中国乡土小说的世纪转型研究》收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13、《关于建构百年文学史的几点意见和设想》2013年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4、2013年“研究型大学中文专业低年级本科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实践” 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第2109期人文讲座


【主讲人】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讲座主题】当下的乡土文学写作
【讲座时间】2016年4月13日(星期三)晚上19:00
【讲座地点】管理学院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贾平凹
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获奖记录】
2012   第二届    朱自清散文奖    (获奖)   
2011    施耐庵文学奖    《古炉》    (获奖)   
2008    第七届    茅盾文学奖    (获奖)   
2006    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    (获奖)   
2005    第三届    鲁迅文学奖    《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    (获奖)   
1997    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    《废都》    (获奖)   
1989    全国优秀散文奖    《爱的踪迹》    (获奖)   
1987    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浮躁》    (获奖)   
1984    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腊月•正月》    (获奖)  
1978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满月儿》    (获奖)   


学术文献获取利器——SUMMON发现系统

【时间】4月12日(周二)晚上19:00-20:00
【地点】主校区图书馆B区五楼学术报告厅(B501)



第46期华中大校友下午茶


【主题】新常态经济下的能源互联网创业机遇与展望
【时间】2016年4月11号  下午2:00
【嘉宾】张洪涛
【地点】八号楼学术报告厅
【主办单位】校友总会
【承办单位】电气学院

贤才,国之宝也。才之用,国之栋梁也。
你还在忙乱的青春中困惑
而他已历经时间的沉淀,沉稳地登上山峰。
技术性的东西,贵在钻研。对微小的细节究根问底,在繁杂的过程中不懈坚持。
他是高级工程师,设计员,是一名严谨的技术工作者。
领导性的事务,贵在坚定。对多重的误会调解沟通,在强大的阻力下发挥影响。
他是总经理,董事长,是一名严肃的管理者。
多重的身份与职位,他却在其中游刃有余。
互联网的时代,有着多少机遇与展望?!你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这位老学长前得到答案。
一位经过岁月洗礼的魅力男人----校友下午茶,欢迎你的到来。

【嘉宾介绍】
张洪涛,男,1973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2015年度十大人物。

1995年起历任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调试员、设计员、工艺员,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公司技术主管;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任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时为许继集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期间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脱产学习。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任许继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执行董事、总经理;2014年7月至今任许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至今兼任北京许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许都信息技术有限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第三十期弘德讲坛


用音乐编织羽翼——“无臂钢琴家”刘伟
虽然没有了双臂,但是梦想却从未失去羽翼!
与水流搏击,蝉联全国游泳冠军;用足尖征服键盘,在世界记录中刻下姓名;他用一双脚奏出美妙的琴曲,感动了全中国;他的音乐奇迹也点亮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欢迎走近本次弘德讲坛嘉宾——刘伟,让我们一起见证“无臂钢琴家”的音乐传奇。

【主讲人】刘伟
【时间】2016年4月12日(周二)晚7:00
【地点】机械学院报告厅

【嘉宾介绍】
刘伟,1987年出生,10岁时因为意外双臂截肢。12岁开始学习游泳,并获得2005和2006连续两年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百米蛙泳项目冠军。22岁时成为吉尼斯认证的“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010年7月,参加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并摘得总冠军。同年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工作部
【承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


【讲座通知】“携手电气精英,与未来同行”系列讲座第193期


【主讲人】张洪涛
【讲座时间】2016年4月11日(周一)   下午14:00
【讲座主题】新常态经济下的能源互联网创业机遇与展望
【讲座地点】华中科技大学八号楼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张洪涛,男,1973年出生,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华中科技大学企业家协会2015年度十大人物。1995年起历任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调试员、设计员、工艺员,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公司技术主管;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任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部经理,时为许继集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之一;期间2006年9月至200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脱产学习。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任许继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执行董事、总经理;2014年7月至今任许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至今兼任北京许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许都信息技术有限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2009年10月正式运营,成立初期为许继集团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试点单位,专业从事于智能配用电、轨道交通站房自动化、地铁直流牵引供电、能效管理、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防雷系统等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公司于2014年7月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同年12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系统成功挂牌(证券代码:831396)。公司自成立以来,以“发展、振兴民族智能配用电产业”为企业使命,以“成为卓越的智能配用电产品供应商”为愿景。


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第十三次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系列报告


1.刘 飞   研究方向:高精度谱方法及其应用        
【报告题目】Modified pressure-correction projection methods for time dependent conduction-convection problems.

2.刘显明  研究方向: 随机动力
【报告题目】Some Convergence Results on Mutual
Information of Continuous-time Channel.

【报告时间】2016年4月16日上午9:00-11:30 (星期六)
【地点】科技楼南楼 702室


【学术报告】2016年第十八次学术讲座

【主讲人】王健博士
【题目】Lottery-Related Anomalies: The Role of Reference-DependentPreferences
【时间】2016年4月18日(周一)下午2:00-3:50
【地点】经济学院106教室
   
王健博士系我校校友,1998年于我校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副教授,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硕士导师。2006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王健博士担任美联储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兼政策顾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


【学术讲座】2016年第十九次学术讲座

【主讲人】陈波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自由贸易区研究院秘书长,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美国联邦储备局达拉斯分行客座研究员
【题目】“Measured Wage Inequality and Input Trade Liberalization: Evidencefrom Chinese Firms
【时间】2016年4月18日(星期一)下午16:00
【地点】经济学院106教室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input trade liberalization affectswithin-firm wage inequality between skilled and unskilled labor. Using Chinesefirm-level production data, first a Mincer-type approach is developed toestimate the impact. After controlling for output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analysis finds evidence that input trade liberalization widens within-firmmeasured wage inequality. The effect is more pronounced for importing firms.The analysis also finds wage polarization in China: the middle range of workersin the skill distribution has gained relatively less in real terms from inputtrade liberalization compared with less and more skilled workers. The findingsare robust to different measures of wage inequality, as well as differentempirical specifications and data spans.

陈波博士系我校校友,2002年于我校获西方经济学硕士学位,2008 年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加入上海财经大学。目前担任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中国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加入财大五年以来,共发表高水平SSCI, 国内顶级期刊论文逾20 篇。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天地”讲坛“学术前沿”系列第109期


【讲座题目】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关系从句挂的歧义消解研究
【主讲人】戴运财
【时间】2016年4月11日星期一 14:00-16:0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9

【讲座内容提要】
为深入了解中国学习者对英语作为二语的关系从句挂歧义(如Someone shot [the servant] NP1 of [the actress] NP2 [who wasstanding on the balcony] RC)的消解策略,本研究对27名中国大学一年级学生实行了三项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采用自定步速阅读法和问卷法调查了受试对英语关系从句挂歧义的在线和离线加工策略;实验三通过修改实验二的问卷,强化了实验材料中各句的复合名词的语义-语用特征,进一步调查后句法因素对关系从句挂歧义消解的影响。自定步速阅读的结果表明,受试显著倾向于NP1挂,可见句法因素在关系从句挂的歧义消解中发生显著的作用;两个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词汇类型、语义-语用等后句法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关系从句挂的偏向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它们也对关系从句挂的歧义消解产生显著的影响;此外,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关系从句挂的加工策略还受自身学习经验和句法能力的制约。

【讲座人简介】
戴运财,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中南大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英国兰卡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教育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翻译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常务理事。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专著一本;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曾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中国英语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天地”讲坛“学术前沿”系列第108期

【时间】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15:00-17:00
【地点】科技楼南楼109
【题目】语言学研究中的世界和中国

【讲座内容提要】
就语言学而言,外语出身的学者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介绍、引进和评述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活动及现象等;2)运用国外的理论、方法或视角解决语言研究(特别是汉语研究)中的问题;3)为国际语言学贡献语言事实,4)创立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上几个方面越往后挑战性越大,意义也更重大。特别是通过后两个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者可以反哺世界语言学,为语言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王勇教授简介】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山大学2003-2006),博士后出站人员(华中师大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006-2009)。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功能语言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篇分析研究会常务理事。曾赴英国剑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地访学,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担任《基础英语》、《英语语法》、《普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类型比较语言学》等课程的教学。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含一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在Prentice Hall出版英文专著一部,在Routledge出版译著一部(汉译英),主编或参编教材4部。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语言类型学、语篇分析、英语教学等。


科学研究方法论坛第162期讲座

岂止于text—走进多媒体搜索的世界
还在慢慢码字进行搜索?
想要寻找更快捷的搜索方式?
好奇多媒体大数据搜索背后高大上的技术?
Now,here is the chance!
听歌识曲,拍照购物……
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
更接地气地去展望多媒体时代的未来!
更有深度地去解读多媒体搜索的技术!
4月14日晚7点,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
咱们不“醉”不归!

【主讲人】于俊清
【讲座时间】2016年4月14日晚7点
【讲座地点】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

【嘉宾简介】
于俊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科研网华中地区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处理与检索研究团队负责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
2002年6月 毕业于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在加拿大马尼托巴大学工学院学习。
2003年 回国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作至今。

【研究方向】
基于内容的视频/图像信息处理与检索、创意媒体与数字娱乐、计算机游戏、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多核处理器编程环境。


学术报告——多体量子导引纠缠与量子保密通信


【报告题目】多体量子导引纠缠与量子保密通信
【报告人】何琼毅
【报告人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报告时间】2016年4月13日 9:30
【报告地点】科技楼北楼 410


【报告摘要】          
量子态不可分、EPR steering(量子导引)、贝尔非定域性等不同形式的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的核心资源,也是量子理论基础研究的重点问题。量子导引是介于量子态的不可分性和非定域性之间的一类特殊的纠缠形式,具有天然的不对称性,近年来引起了理论和实验的广泛关注,目前发展迅速。我们对量子导引在定性检验、定量度量、性质刻画、以及其在量子信息领域的应用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从两体到多体量子导引研究的关键突破,并与实验合作实现了连续变量光场的多体量子导引纠缠。本报告将首先介绍多体量子导引、真正多体量子导引的概念以及判定方法;然后针对双模高斯态,介绍如何通过探测一个简单的EPR参数判定实验制备出的量子态具有哪一种形式的关联以及如何度量纠缠程度和量子导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双向量子导引态是实现更安全的不可克隆的量子隐形传态的必要条件;最后针对多模高斯态,研究了多体量子导引的单调性(monogamy)约束关系,并探索其在单方设备不依赖的多方量子秘密共享方案中的应用。这些工作表明量子导引可以为量子密码和量子通信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并可以在现有的光学平台中被实验检验。

【报告人简介】         
何琼毅,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7年在吉林大学物理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007年-2008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2008年-2011年获得澳大利亚国家APD博士后基金项目,在斯威本科技大学原子光学与超快光谱中心工作,2011年12月回国,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近年来,在Nature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学术报告——量子信息技术


【报告题目】量子信息技术
【报告人】郭弘
【报告人单位】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报告时间】4月13号 19:30
【报告地点】科技楼北410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介绍了北京大学量子信息技术团队近几年在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精密测量(原子磁力仪、原子滤光器、光频原子钟、光纤授时等)、量子开放系统与纠缠动力学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

【报告人简介】
郭弘,男,1969年出生,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科技委兼职委员,国家863计划量子信息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电子学会会士,英国物理学会会士,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中国委员会委员及电子学与光子学委员会主席,中国密码学会量子密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与光电子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项目、中国载人航天预研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多项重要科研项目。

郭弘教授长期从事量子通信、量子感知等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量子通信信源监控和真随机数产生、高灵敏度原子磁力仪和窄带原子滤光器等方向做出一系列重要成果。目前,发表SCI论文近200篇,被引用近两千次。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后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或荣誉称号。

华中科技大学
整理编辑 \ 顺利
更多精彩,请关注新浪微博@华中科技大学




欢迎光临 Discuz! Board (http://bbs.jingzhang2022.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