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褪色的蓝色车棚下,密密挨挨地排列着陈年未动的自行车,其中大部分已经锈迹斑驳,完全分辨不出原本的颜色,一些后座上甚至长出了野草。灰尘盖了一重又一重,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这里停了多久。
而这种现象在华科,乃至于全国的高校都并不少见。由于学生一波又一波毕业,无人使用的“僵尸车”堆积如山,成了校园里一道别样的“灰色风景”。
废车源头
为了了解“僵尸车”的由来,我们对各年级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大一大二的同学表示,当他们走在校园里时,经常看到成排的锈迹斑斑、落满灰尘的“僵尸车”,比如各大食堂门口、宿舍楼下以及操场旁的停车处。
在购买自行车的地点上,同学们的选择大多是集贸的自行车店和临时搭建的自行车销售棚,以及从学长学姐那里购买的二手车。对于处理旧自行车,大二的同学一般将车低价卖给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并不会随意丢弃;而即将从学校毕业的大四同学,处理的方式大致有两种:将自行车卖给学弟学妹,或者是直接丢弃。一位土木学院的大四的同学表示,到了大三大四,大家都忙着面试或者考研,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废旧的自行车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所以在毕业之后也就忘记了自己的自行车还停放在宿舍楼下。这也许就是造成校园“僵尸车”的一大原因吧。
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表示,这些停放在校园内的“僵尸车”的确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除了影响美观之外,也占用了大量的停车位。“学校应该统一组织人员来定时清理这些自行车,或者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的舆论力量,呼吁大家不要随意丢弃旧自行车。”有同学这样建议。但少数同学也表示,对此现象已经习以为常,这些废弃自行车并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同时我们的记者也采访了各分管停车点的师傅。西十二楼王师傅表示,这些车停在这里很有一些年头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废弃车辆越摆越多,许多学生因为换了新车就将废旧的或不再能使用的自行车停于车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僵尸车的现状,“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来来去去,只要每年有那么多的学生使用自行车,僵尸车的数量就会逐年递增。”
谁来负责?
那么,到底是谁应该负责管理这些废旧车辆,学校对其又有什么处理措施呢?东九楼的师傅称,学校环境保卫处大约一至两年会对废弃自行车进行回收,至于回收后的废弃自行车,多半是被当作废品统一清理卖掉。
然而, 在采访中我们的记者发现,学校没有没有明确规定回收僵尸车是哪个部门的职责。辗转了学校管理中心、保卫处、后勤集团等地方才大致了解了回收方面的问题。
在后勤集团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记者电话采访了物业的孙主任。她表示,由于废旧自行车本应是学生自己的财产,但是由于长期无人领取会对校园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物业、保卫处、学工处相互监督进行对宿舍区内的废旧自行车进行回收处理。具体操作流程是:①对自行车进行圈围并进行公示,看是否有同学来认领废旧自行车;②三个部门开座谈会进行讨论,对无人认领的自行车进行招标,一般是收废品的商家进行回收,在这一过程中由三方共同完成并有学生代表参加。这样的回收行动一年大约会进行两次,但是具体次数也随具体情况而变,大致在学期末进行公示,在开学前进行招标卖出。
但是这种处理只是针对宿舍区的僵尸车,对于车棚内、实验楼、教学楼附近的僵尸车,并没有具体没有部门进行处理。
除了学校方面的统一回收,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民间回收途径”呢?对于一些同学提出学校车铺可能存在回收旧车翻新卖情况的怀疑,我们采访了一些自行车铺老板。
在对韵苑十栋以及绝望坡下韵苑三栋和四栋的三个自行车行老板和修车师傅的采访中,本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电动车比自行车更加便捷,近几年购买自行车的同学渐渐少了,但大体上购买人数依旧很多。大部分同学自行车损坏时会到车行进行维修,而且自行车的使用寿命较长,只要出现问题及时修理,用完四年应该不成问题。而对于校园内的废旧自行车,老板们均表示,这些车没有收购利用价值,也没有什么有效合理的回收利用方式,所以从未考虑过进行回收利用。由于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利益,规定校内车行不允许出售二手车,所以车行也并不会向学生们收购二手车进行翻新出售。想要出售二手车的学生,大多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寻找欲购车的新生出售。在自行车货源上,校内车行的进货地相同,都是汉口的大型自行车批发市场,在质量上没有较大区别。
那么是否会有校外人员偷盗旧自行车拿去翻新贩卖呢?在采访中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他们曾经有过自行车被偷的经历,并且都是在上了车锁的情况下被偷的。但丢失车辆一般是新车为多,无人认领的旧车很少被盗,而且多半是被盗走部分零件。
旧车新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对“僵尸车”的处理已有4年的丰富经验。2010年在厦门大学朱崇实校长的倡议下,嘉庚学院出资将一批无人认领的自行车及广大毕业生们捐赠的自行车改装成校园公共自行车,供学校师生免费使用。原本无人问津的“僵尸车”,统一维修后刷成绿色,还被冠上一个可爱的名字——“小绿”。如今,“小绿”不仅可为在校师生提供出行便利,同时还宣扬了绿色出行、乐于奉献的公益思想——越来越多的“小绿”来源于毕业生的主动捐献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志愿者设立车辆免费维修点,组织学生“保安”规范师生们的用车行为。
而福州大学机械学院主动提出帮助维修废旧无主自行车,在暑期的2个月期间,全校将修好600辆废旧无主自行车,新学期免费发放给贫困生。
然而此种再利用方式毫无疑问需要学校的支持。我校大学生创业实践中心的李同学说,他们曾经也策划过这样一个自行车回收计划,和外面的商家联合把废旧自行车改造为公用自行车,然而最终还是因为没有得到学校的审批和经费问题搁置下来。
毫无疑问,当下华科的自行车回收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漏洞。在此我们呼吁校方能够尽早明确自行车管理工作,同时借鉴其他高校经验,给“僵尸车”一个归宿。
文via华中青年报社 |
|